最新资讯尽在未礼汉服网
首页汉服资讯汉服百科汉服搭配汉服配饰

《汉服简史》六

2020-02-05 09:09 来源:未礼汉服网

引言:

创作者:嘉林

3 5、古书中的中国衣冠中国服华服除汉服汉衣冠汉装外,古代人也常见中国衣冠等来表达中华服饰、汉人衣冠。

《新唐书》:十五

创作者:嘉林

3.5、古书中的“中国衣冠”“中国服”“华服”除“汉服”“汉衣冠”“汉装”外,古代人也常见“中国衣冠”等来表达中华服饰、汉人衣冠。

《汉服简史》六

《新唐书》:“十五年,妻以宗女文成公主,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接送,筑馆河源市王之国。弄赞率军次柏海亲迎,见道宗,执婿礼恭甚,见中国服装之美,缩缩愧沮。”[1]记载李世民时吐蕃松赞干布率军接亲,很恭恭敬敬向大唐官府行儿媳妇礼数的状况,史料记载之后松赞干布受此影响而“渐慕华风”。

宋代黄保手游大作《圣王施徳施礼》称:“蕞尔外裔,使之生全天地之间,而阴受容养之赐。或一进之朝会之中,足以观吾中国衣冠宗庙之文,外而内之已经为非常大之徳。”注曰:“中国,乃衣冠宗庙所自出之地。”[2]

沈括《梦溪笔谈》觉得:“中国衣冠,自北齐至今,乃只用胡服,窄袖、绯绿、短衣、长靿靴,有蹀躞帶,皆胡服也。”[3]宋朝《事情纪原》转截:“笔谈曰‘中国衣冠,自北齐已来,乃只用胡服’。”[4]清朝《艺林汇考服装篇》转截:“梦溪笔谈‘中国衣冠,自北齐至今,乃只用胡服’。”[5]

朱熹也曾埋怨汉朝至今中国服制在异族冲击性下放纵自己:“后人晚礼服固无法猝复先王之旧,且得华夷稍有鉴别,犹得。现在之服,大多皆胡服,以上领衫靴鞋这类,先皇冠服打扫尽矣!中国衣冠之乱,自晋五胡,之后遂相沿袭。唐接隋,隋接周,周接元魏,大多皆胡服。”[6]中国衣冠本指汉人衣冠。事实上,汉服对那时候的异族有更大危害,辽、西夏、金等政党虽常有前期严禁汉服的暴政措施,但最后无不吸收、一部分采用了汉服规章制度。

《汉服简史》六

宋朝《宣和画谱》是记载宋廷内府藏画的谱录,在其中记叙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大儿子耶律倍(汉名李赞华)的美术作品:“泛海归中国,载书数千卷自随。尤好画,多写贵人相助、族长,对于袖戈、挟弹、牵黄、臂苍、服食,皆缦胡之缨,鞍勒,率皆瑰奇,未作中国衣冠,亦甘于所习者也。”[7]指其美术作品不勾勒汉人衣冠,概因辽国前期并未开展规模化简体中文版。

对于,元末《图绘宝鉴》记载:“李赞华本北虏东丹王,后唐明宗赐名字。善画该国角色、鞍马,未作中国衣冠,亦甘于所习者也。”[8]明朝《画史会要》记载:“东丹王李赞华,契丹姓氏排名。善画马之权奇者,梁、唐及晋初重之,然画鞍马、角色未作中国衣冠,亦甘于所习也。”[9]

《资治通鉴》对辽国刚开始改成汉式服饰的记载:“契丹主谓臣子曰:‘自今不修甲兵,不市战马,轻赋省役,天下太平矣。’废日本东京,降开封府为汴州,尹为防御力使。乙未,契丹主改服中国衣冠,百官生活起居皆如旧制。”[10]宋代《通鉴纪事本末》[11]、《契丹国志》[12]、《通鉴种类》[13]、清朝《辽史拾遗》[14]等各自给予记载或转截。

宋代《东都事略》记载:“嘉祐六年,(西夏)谅祚上奏自言慕中国衣冠,2020年当以迎汉大使。仁宗许之。”[15]《九朝编年备要》记载:“嘉祐六年,上奏言慕中国衣冠,诏许之。”[16]清朝《钦定续通志》[17]、《钦定续文献通考》[18]也予记载。

《三朝北盟会编》记有:“俾中国衣冠礼义之俗,永睹永安。”[19]宋代《桯史》[20]、明朝《宋史纪事本末》[21]亦有记载。

明代《明实录》记载明太祖修补汉人衣冠的诏谕:“中国衣冠坏于胡俗,已尝考定品官、命妇冠服及士庶人衣巾、女性服装,行当中外,惟民俗女性饰品、衣服裤子尚循旧习,宜令中书颁示订制,务复古典风格。”[22]明代《礼部志稿》记载:“中国衣冠坏于元俗,己尝考定品官、命妇冠服及士庶人衣巾、女性服装,行当中外。惟民俗女性饰品、衣服裤子尚循旧习,令中书颁示订制,务复古典风格。”[23]

清朝《明史纪事本末》记叙明太祖令元俘朝见时可穿蒙古族风俗习惯服装,并赐予汉服:“上曰:‘……只令服本俗衣以朝,朝毕,赐以中国衣冠,就令谢恩。’复谓宪曰:‘故国之妃朝于君者,元有这样礼,无须效之。亦令衣本俗衣,于中宫朝见,见毕赐中国之服,亦令谢恩。’乙亥,买了里八剌朝见奉天殿,其母及妃朝见坤宁宫,俱赐以中国服。”[24]《明史》转截:“止令服本俗服,朝见毕,赐中国衣冠就谢。复谓省臣曰:‘故国之妃朝于君者,元有这样礼,无须效之。’亦令衣本俗服,入见中宫,赐中国服就谢。”[25]

“华服”大部分状况下表达华丽的服装。但是因为其华丽,“有服章之美此谓华”,加上古代人长期性应用“中华”“中华民族”代指“汉人”,因此有时候也表达差别于胡服的汉服。比如《旧唐书》:“行及漠南,虏骑继至,狼心犬态,一日千状,欲以戎服转型华服,又欲以王姬疾驱径路。”[26]“故使曲者乱直,邪者疑正;改华服以就胡,变雅音而入郑;虽往古之轨躅,亦现如今之龟镜”[27]。

再如《全唐文》:“今北胡与京师杂处,结婚生子,北京长安中青少年有胡心矣。吾子视饰品华服之制,不与向同,得非妖物乎?”[28]《资治通鉴》:“回纥诸胡……或衣华服,诱取妻室,故禁之。”[29]宋代陈造诗曰:“每年汉臣节,春雁与同归。番俗尊华服,皇室后武威。”[30]这些。

[1]《新唐书》卷216上·吐蕃上,中华书局2000年,第4623页

[2](宋)黄保大:《圣王施徳施礼》,(宋)魏天应、林子长编注:《论学绳尺》卷2页22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48340.cn#page/n44

[3](宋)沈括:《梦溪笔谈》页3卷1,《全书集成化初编》第281册,商务印书馆影印明津逮文秘本

[4](宋)高承:《事情纪原》页106卷3,《全书集成化初编》第1210册,商务印书馆1937年

《汉服简史》六

[5](清)沈自南:《艺林汇考服装篇》卷6页6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61678.cn#page/n106

[6](宋)黎靖德编,王星贤点校:《朱子语类》卷91,中华书局1986年,第2327页

[7](宋)《宣和画谱》页231卷8,《全书集成化初编》第1652册,商务印书馆影印明津逮文秘本

[8](元)夏文彦:《图绘宝鉴》页25、卷2,《全书集成化初编》第1654册,商务印书馆影印明津逮文秘本

注:四库本篡“虏”为“部”,见:《图绘宝鉴》卷2页28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67767.cn#page/n82

[9](明)朱谋垔:《画史会要》卷1,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》第816册,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,第440页

[10](宋)司马光,(元)胡三省音注,标点符号资治通鉴工作组校点:《资治通鉴》卷286,中华书局1956年,第9330页

[11]“契丹主改服中国衣冠,百官生活起居皆如旧制。”见:(宋)袁枢:《通鉴纪事本末》卷42上页42,《四库全书荟要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75963.cn#page/n86

[12]“自今不修甲兵,不市战马,轻赋省役,天下太平矣。改服中国衣冠,百官生活起居皆如旧制。”见:(宋)叶隆礼:《钦定重订契丹国志》卷3页10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59328.cn#page/n58

[13]“契丹主改服中国衣冠,百官生活起居皆如旧制。”见:(宋)沈枢:《通鉴种类》卷18上页55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61114.cn#page/n110

[14]引《契丹国志》:“自今不修甲兵,不市战马,轻赋省役,天下太平矣。帝改服中国衣冠,百官皆如旧制。”见:(清)厉鹗:《辽史拾遗》卷3页47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54601.cn#page/n96

《全书集成化》本为:“改服中国,百官皆如旧制。”见:《辽史拾遗》第67页、卷3,《全书集成化初编》第3897册,商务印书馆据社会史全书本排印

[15](宋)王称:《东都事略》卷128页1,《四库全书》版,h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59307.cn#page/n82

[16](宋)陈均:《九朝编年备要》卷13页34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55431.cn#page/n70

[17]“嘉祐六年,上奏自言慕中国衣冠,愿为此迎大使。官府许之。”见:(清)《钦定续通志》卷604页15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59520.cn#page/n54

[18]“嘉祐六年,自言慕中国衣冠,当为此迎大使。诏许之。”见:(清)《钦定续文献通考》卷248页41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65809.cn#page/n174

[19](宋)徐梦莘: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卷214,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,第1539页

[20](宋)岳珂:《桯史》页69、卷9,《全书集成化初编》第2869册,商务印书馆影印津逮文秘本

[21](明)陈邦瞻:《宋史纪事本末》卷53,中华书局1977年,第544页;(明)冯琦原编,陈邦瞻增辑:《宋史纪事本末》卷12页35,《四库全书荟要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75862.cn#page/n70

[22]《明太祖实录》卷73,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时间語言研究室,第1353页

[23](明)俞汝楫:《礼部志稿》卷1页41,《四库全书》版,http://archive.org/stream/06046356.cn#page/n112

[24](清)谷应泰:《明史纪事本末》卷10,中华书局1977年,第130页

[25]《明史》卷57,中华书局1974年,第1436页

[26]《旧唐书》第13册卷163·胡证,中华书局1975年,第4259页

[27]《旧唐书》第15册卷190上·谢偃,中华书局1975年,第4990页

[28](唐)陈鸿祖:《城南老父传》,《全唐文》卷720,中华书局1983年,第7414页

在《太平广记》中“饰品华服之制”作“饰品靴服之制”,见:(唐)陈鸿祖:《城南老父传》,(宋)李昉等编《太平广记》卷485,中华书局1961年,第3995页

[29](宋)司马光,(元)胡三省音注,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:《资治通鉴》卷225·唐纪41,中华书局1956年,第7265页

[30](宋)陈造:《都梁八首》,《全宋诗》第45册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,第28091页

精彩评论

暂无评论...
取 消

Copyright © 2008-2017 未礼汉服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iCMS V7.0.15.